青草免费观看,欧美视频二区,欧美在线不卡视频,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高清,性感女模特,韩国无圣光,美女露逼图
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 > 行業(yè)新聞

NEWS

新聞資訊

科研合作

FGFR 基因變異與用藥那些事兒

新聞來源: 發(fā)布時間:[2025-01-02]


在最新的2025.v1版NCCN非小細胞肺癌指南中,F(xiàn)GFR作為轉(zhuǎn)移性NSCLC患者厄達替尼用藥檢測新興生物標志物中被提及,且針對的是FGFR基因的致病或可能致病性變異[1]。雖然推薦證據(jù)等級不能與EGFR/ALK等明星靶點相提并論,但是看到FGFR在躋身泛癌腫用藥靶點上又更近了一步。


 

圖1.NCCN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2025 v1截圖


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(FGF)信號通路,在許多生理過程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如胚胎形成、創(chuàng)傷修復、血管生成等。FGFR(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)是與FGF蛋白家族成員結(jié)合的受體,但當其出現(xiàn)異常激活時,卻與腫瘤的發(fā)生密切相關(guān)。而這其中,F(xiàn)GFR的變異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
 

圖2. 經(jīng)典FGF/FGFR信號通路[2]


FGFR主要包括 FGFR1-4 這幾種類型,它們的變異類型有基因擴增、融合、突變等。國外學者Helsten T在其研究中闡述了常見癌腫中FGFR的變異頻率及主要變異類型[3],通過對4853例癌癥患者進行NGS檢測,發(fā)現(xiàn)FGFR總體變異頻率約7%,其中FGFR1的變異比FGFR2-4更為普遍(圖3)。


 

圖3.FGFR整體人群中變異頻率及各亞型變異占比


大部分FGFR變異類型是基因擴增,而基因點突變較少見,基因重排所占比最少。FGFR變異主要分布在膀胱癌、膽管癌、乳腺癌及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等腫瘤,且不同癌腫變異類型不盡相同,比如在尿路上皮癌中,F(xiàn)GFR3 的激活突變較為常見;而在膽管癌里,F(xiàn)GFR2 的基因融合則更為多見(圖4)。


 

圖4.攜帶FGFR變異人群的癌腫及變異類型分布情況


該研究中納入675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,鱗癌(N = 93)和腺癌(N = 408)之間FGFR變異頻率存在顯著差異(圖5),F(xiàn)GFR1基因擴增更傾向發(fā)生在鱗狀細胞癌中。


圖5. 非小細胞肺癌中FGFR變異分布


目前實體瘤已獲批上市FGFR抑制劑如下:



這些藥物主要分為多激酶 FGFR 抑制劑和選擇性 FGFR 抑制劑兩大類。像厄達替尼、福巴替尼等屬于泛 FGFR 抑制劑,而佩米替尼、英菲格拉替尼則屬于 FGFR1/2/3 抑制劑。它們通過與 FGFR 的酪氨酸激酶結(jié)構(gòu)域中的 ATP 結(jié)合位點相互作用,抑制其功能,從而阻斷異常信號傳導,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。實體腫瘤患者接受已批準的FGFR抑制劑的客觀緩解率約為20-40%,而FGFR1重排骨髓瘤或淋巴瘤患者接受佩米替尼的完全緩解率為77%。


已上市藥物的拓展研究


· 適應癥拓展:已上市的 FGFR 抑制劑如佩米替尼、厄達替尼等,正探索用于治療更多類型的腫瘤。如佩米替尼在膽管癌之外,研究其對其他 FGFR2 變異實體瘤的療效。

· 聯(lián)合用藥研究:將 FGFR 抑制劑與其他抗癌藥物聯(lián)合使用,以提高治療效果。如厄達替尼聯(lián)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尿路上皮癌等,初步研究顯示聯(lián)合用藥可增強抗腫瘤活性。


然而,F(xiàn)GFR 抑制劑的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(zhàn)。其中,高磷酸鹽血癥是常見的副作用之一,此外FGFR 基因中的耐藥突變、旁路信號通路的激活、TP53 基因的改變以及上皮-間質(zhì)轉(zhuǎn)化相關(guān)的亞型轉(zhuǎn)換等,也會限制這些藥物的臨床獲益。


前瞻性數(shù)據(jù)表明,選擇性FGFR2或FGFR3抑制劑的活性不受抑癌基因突變的影響,并且這些藥物不太可能誘導高磷酸血癥;這些更具選擇性的藥物有望形成第三代FGFR抑制劑,用于FGFR2 /3改變的癌癥患者[4]


為了克服現(xiàn)有FGFR抑制劑的局限性,研究人員正在積極開發(fā)新的藥物:


新型小分子抑制劑:藥捷安康的Tinengotinib 在 2024年美國癌癥研究協(xié)會(AACR)上公布了針對攜帶 FGFR1-3 變異晚期泛實體瘤的最新研究成果,其對多種癌癥都顯示出療效,在中國、美國、韓國、歐洲等地開展針對膽管癌的全球多中心注冊性 3 期臨床試驗。

抗體偶聯(lián)藥物:百濟神州的注射用 BG-C137 是一款 FGFR2b ADC 藥物,2024 年 12 月在中國獲批臨床,此前已在美國開啟 1a/b 期臨床研究,擬開發(fā)用于晚期實體瘤患者。

其他在研藥物:如 Lirafugratinib、LOXO-435 等下一代抑制劑以及 FGFR2 特異性抗體 Bemarituzumab 等,有望降低副作用風險并克服耐藥突變。


總之,F(xiàn)GFR 基因變異與腫瘤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緊密相關(guān),雖然目前針對其變異的藥物已經(jīng)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仍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。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,會有更多更有效的藥物出現(xiàn),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(zhì)量。


參考文獻:

1. NCCN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5 v1

2.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. 2020 Sep 2:5(1):181.

3. Clin Cancer Res. 2016 Jan 1;22(1):259-67.

4. Nat Rev Clin Oncol. 2024 Apr;21(4):312-329.